了解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之间区别的综合指南

简介:伺服电机发展和技术选择概述
一个世纪前,伺服电机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电动运动控制,使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医疗设备、飞行控制、数控机床等领域实现了精确的速度和位置控制。多年来,伺服电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这也给技术选择带来了挑战。本文将重点介绍有刷直流永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和交流永磁电机,分析每种类型的优缺点及其相应的使用案例。

有刷直流永磁伺服电机
原理说明:

伺服驱动器解释反馈信号,并使用脉宽调制(PWM)通过不同宽度的脉冲为电机提供电压。这些脉冲由多个铜片组成的旋转开关(换向器)进行换向,这些铜片与石墨等导电材料制成的固定电刷接触,从而向多个转子线圈相位提供脉冲。当线圈依次切换时,就会产生旋转磁场,与永久磁铁相互作用,使转子旋转。驱动装置根据速度反馈利用 PWM 不断修正误差。因此,即使负载变化,转子也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和精确的定位。

有刷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

初始成本低,但较短的使用寿命可能会抵消这一优势。

启动和低速时扭矩大。

电机控制系统相对简单。

有刷直流伺服电机的缺点

必须定期更换磨损的电刷。

换向器磨损,需要维修、更换轴承,甚至更换电机。

物理换向限制了功率传输,过载可能会引起电弧。

无刷直流电机
原理说明:
与有刷直流电机相比,无刷直流电机有显著改进。由于没有物理电刷和换向器,效率和性能都得到了提高。电枢线圈绕在机架上的定子槽中,而永久磁铁则固定在转子上。编码器等反馈装置不断向驱动装置报告转子位置,然后驱动装置以电子方式将直流电压切换至线圈,以纠正旋转误差,从而实现所需的旋转方向、速度和位置。这种电子换向以近似正弦波的步骤进行。在任何给定的旋转点上,电流作用于两个相位,而第三个相位处于关闭状态。

这种阶梯波形会产生扭矩纹波,永磁转子和定子槽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齿槽,影响低速精度和平稳性,但在高速时问题较少。没有定子齿的无槽电机可消除齿槽现象,但其代价是扭矩大幅降低。

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

中高速时可实现精确、灵敏的闭环控制。

无物理换向意味着更长的使用寿命、更高的效率和最少的维护。

速度能力高于有刷电机,但扭矩略有下降。

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的缺点

驱动电子设备和编程/调谐更为复杂。

转速低于 ~200 rpm 时,齿槽和扭矩纹波会妨碍平稳性和控制。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
原理分析:

对于大多数精密速度和位置控制应用,同步交流永磁伺服电机通常是最佳选择。这类电机的基本设计与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类似。外部定子在层叠钢齿之间插入三相绕组,电子换向系统依次给线圈通电,产生与转子永磁体相互作用的旋转磁场,驱动电机。与无刷直流电机不同,交流伺服电机根据转子位置向所有三个绕组提供正弦电流。通过改变电流振幅和频率,交流伺服电机可提供更强的扭矩和更精细的控制,平滑的正弦波换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齿槽和扭矩纹波。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优势

结构相对紧凑,具有出色的转矩密度、功率和效率。

提供各种外形尺寸和功率范围。

惯性小,可快速响应动态负载和速度变化。

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维护量极少。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缺点

开槽电机在低速时可能会出现齿槽现象,但正弦波换向和精密固件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

伺服电机比较指南

比较尺寸 有刷直流伺服电机 无刷直流(BLDC)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
电源 直流 直流,电子换向 交流
效率 最高
速度控制 优秀(限速) 中等 优秀
位置控制 优秀 中等 优秀
维护和寿命 高维护,短寿命 低维护,长寿命 维护少,寿命长
扭矩密度 平均值 最高
平滑度 良好(反馈受限) 低速时低,高速时正常 取决于反馈和控制
响应性 马力有限 良好

相关文章